• Charlesworth

 

寫作錯誤常見于發(fā)表前審核階段的學術(shù)論文中,這些錯誤可能導致拒稿,即使稿件沒有被拒稿,也會被要求大改,這又是一個枯燥費時的過程。過多的寫作錯誤會影響文章的流暢性,還會將審稿人的注意力從研究本身轉(zhuǎn)移至別處。本文總結(jié)了一些常見的錯誤,旨在幫助大家了解學術(shù)寫作中的常見錯誤,學會避免犯錯,有助于提高論文成功發(fā)表的可能性。

 

“i.e.”和“e.g.”的用法

 

在學術(shù)寫作中,經(jīng)常有作者因為不了解“i.e.”和“e.g.”這兩個英文縮寫所代表的含義和恰當?shù)挠梅ǎ鴮烧呓粨Q使用。“e.g.”是拉丁語“exampli gratia”的縮寫,意思是“例如”。因此,在需要舉例說明時,才會用到“e.g.”。“i.e.”是拉丁語“id est”的縮寫,意思是“換言之,即”。所以,“e.g.”用于舉例,“i.e.”則用于說明或解釋某些內(nèi)容。下面兩段選文是這兩個縮寫的用法示例。

 

第一段選文(Boonstra,2012)展示了“e.g.”的用法,作者在文中舉了幾個有關(guān)“stressor”(應激源)的例子,使讀者能更好地理解這個詞在文章中的含義。

 

I argue that when such stressors occur (e.g., periods of high predation risk, food limitation, prolonged severe weather, social con?ict, etc.), although the animal may be chronically stressed, its responses are adaptive and continue to promote ?tness. (P. 11)

 

譯文:我認為,當這種應激源(例如高捕食風險期、食物不足、持續(xù)的極端天氣、社會沖突等)出現(xiàn)時,雖然這種動物可能會長期處于高度緊張的狀態(tài),但還是能作出適應環(huán)境的反應,且這種反應能夠維持身體健康。(P. 11)

 

第二段選文(Watts et al.,2018)展示了“i.e.”的用法,作者是在解釋“variable”(變量)在當前語境下的含義,并非在提供有關(guān)“variable”的例子。

To generate this clean variation, the observational data set must contain a variable (i.e., instrument) that satis?es two conditions. (P. 541)

譯文:為得出這個純粹變化,觀察數(shù)據(jù)組必須包含一個能同時滿足兩個條件的變量,即工具。(P. 541)

 

逗號和分號的用法

 

學術(shù)論文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錯誤使用逗號的情況。逗號出現(xiàn)在不該出現(xiàn)的地方,而需要逗號的地方卻不見其蹤影,這類例子有很多。英語國家關(guān)于逗號的用法不盡相同,比如英國和美國的逗號使用規(guī)則就不一樣。有個常見的錯誤是,將本該放在起引入作用的單詞或詞組后面的逗號省略。

 

例如,在“For example, I have correctly placed a comma after the introductory phrase at the beginning of this sentence.”(譯文:例如,我在本句開頭的介紹性詞語后面正確添加了逗號)這句話中,“for example”后面應該加一個逗號。

 

寫作錯誤常見于發(fā)表前審核階段的學術(shù)論文中,這些錯誤可能導致拒稿,即使稿件沒有被拒稿,也會被要求大改,這又是一個枯燥費時的過程。過多的寫作錯誤會影響文章的流暢性,還會將審稿人的注意力從研究本身轉(zhuǎn)移至別處。本文總結(jié)了一些常見的錯誤,旨在幫助大家了解學術(shù)寫作中的常見錯誤,學會避免犯錯,有助于提高論文成功發(fā)表的可能性。

 

逗號也常用于分隔由“and”和“but”等連詞連接的兩個獨立分句。分號則用于分隔沒有連詞連接的兩個有關(guān)聯(lián)但互相獨立的分句。學術(shù)論文作者經(jīng)?;煜痔柡投禾柕挠梅ā?/span>

 

普渡大學在線寫作實驗室(Purdue OWL)提供了幾個幫助作者辨別逗號和分號用法的例子。在“I am going home,and I intend to stay there.”這個句子中,逗號的作用是分隔由連詞連接的兩個獨立分句,而“I am going home; I intend to stay there.”這句話則是用分號將兩個獨立分句加以分隔。

 

引號內(nèi)標點符號的正確用法

 

學術(shù)作者經(jīng)常在論文中使用引號,尤其是文獻綜述或闡述理論框架的部分。在報告結(jié)果或定性數(shù)據(jù),比如采訪時,也會使用引號來闡明自己的發(fā)現(xiàn)。但是,很多學術(shù)論文在引號中的標點符號用法并不正確。引號的前后位置都可插入標點符號。這取決于期刊的發(fā)行地點和出版社的格式要求。APA和MLA格式指南的要求是將逗號和句號放在引號內(nèi),即使引文中原本并沒有這些標點。但在英式風格中,除非引文本身帶有逗號和句號,否則這些標點都應放在后引號之外。專業(yè)的作者服務機構(gòu)可以根據(jù)目標期刊的風格要求提供格式建議,對于處理這些令人困惑的標點符號用法差異非常有幫助。

 

“Affect”和“effect”的用法

 

“Effect”一般用于表達某件事的結(jié)果,所以通常作為名詞出現(xiàn)。但有時也可作為動詞,此時它的意思為“使……發(fā)生”。“Affect”最常以動詞形式出現(xiàn),意思是“對……造成影響”。

 

美國普渡大學在線寫作實驗室里有一些練習,可幫助作者理解這兩個單詞的用法。其中有些例子如下: 

Wars affect everybody, and their destructive effects last for generations.

戰(zhàn)爭會對所有人造成影響,且戰(zhàn)爭的破壞性影響能持續(xù)好幾代。

Television has a strong effect on public opinion.

電視節(jié)目會對輿論產(chǎn)生重大影響。

My mood can affect my thinking, too. (Purdue Owl, retrieved online 2021)

 

我的情緒也會對我的思考能力造成影響。

 

(Purdue OWL,2021在線檢索)

 

動詞時態(tài)的一致性

 

學術(shù)作者經(jīng)常在同一句話的開頭和結(jié)尾使用不同的時態(tài)。雖然他們會檢查時態(tài)的一致性,但由于對文章太過熟悉,并不總是能發(fā)現(xiàn)所有錯誤。有些情況下可以轉(zhuǎn)換時態(tài),有些情況不能,這讓時態(tài)一致的檢查更具挑戰(zhàn)性。

 

普渡大學在線寫作實驗室上有一個可以轉(zhuǎn)換時態(tài)的例子:

 

“Harry wants to show his friends the photos he took last summer.”(Harry想向朋友展示他去年夏天拍的照片。)

 

這句話中,“wants”用的是現(xiàn)在時,“took”則是過去時。兩種時態(tài)在這句話中的用法都正確。

 

還有一個時態(tài)轉(zhuǎn)換的錯誤例子:

 

“By the time negotiations began, many pessimists have expressed doubt about them.”(談判開始時,許多悲觀人士已經(jīng)表達了對他們的疑慮。)

 

這句話中的兩個動詞都應使用過去時態(tài),因此,原文中的“have”應改為“had”。

 

以上兩個例子說明,寫作的規(guī)則和風格并不總是一成不變,在不同的語境下會有所變化。即使您對這些錯誤了然于心,但要把它們一個個揪出來并不容易,還很費時。對稿件進行準確一致的編輯和審校是一項技術(shù)活,而許多學術(shù)論文作者并不擅長此道。

 

另外,有些作者在編輯審校他人的文章時得心應手,但面對一篇自己非常熟悉的文章時,例如自己的論文,這項工作的難度會大幅增加。因此,許多學者選擇尋求外部支持,比如,請同事和所在的機構(gòu)幫忙。一般而言,向聲譽較好的專業(yè)作者服務機構(gòu)尋求幫助才是最為穩(wěn)妥的選擇。使用作者服務能夠保證您向雜志社投稿的文章?lián)碛凶罡哔|(zhì)量,且不會出現(xiàn)寫作錯誤。

 

需要論文潤色嗎?

 

查爾斯沃思作者服務擁有一批專家級的英國編輯團隊,擁有90余年的出版服務經(jīng)驗,為英語非母語地區(qū)科研工作者提供高質(zhì)量的論文潤色、摘要編輯、數(shù)據(jù)分析等一系列發(fā)表支持服務,影響力享譽全球。點擊此處了解我們的服務。

 

分享給你的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