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harlesworth

查爾斯沃思作者服務的教學團隊定期在世界各地舉辦線上講座及開展線下培訓課程,以幫助早期職業(yè)研究人員(ECRs)發(fā)揮他們在撰寫研究成果并將其發(fā)表在最佳期刊上的潛力。用母語寫作是非常困難的,更不用說第二或第三種語言了;我們豐富的培訓經歷也意味著,我們在以英語為第二語言(ESL)的國家中遇到了各種各樣的英語寫作和演講風格。盡管寫作方法和風格會因母語背景、文化、教育和學科領域的不同而大不相同,但英語寫作中常見的錯誤是普遍存在的(順便說一下,不限于非母語者)。

 

人們經常在研討會上問我們一些英語學術寫作中最常見的錯誤:這些錯誤是什么,如何避免?當然,有很多種,但也許最常見的,并且總是讓語言編輯抓狂的錯誤,就是在學術寫作中時態(tài)使用的一致性。

 

首先,這是一個有爭議的領域。在學術寫作中使用哪種時態(tài)?我們在上學時就被教導要用第三人稱被動語態(tài)寫科學實驗,因為“this is how science is written”。“An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data were collected”,“a series of surveys were performed”,諸如此類。盡管研究人員仍然常常被教導著用第三人稱寫論文,但越來越多的傳播學文獻和培訓課程都一致認為,在學術寫作中,“第一人稱活躍”更能有效地傳達信息。如果你瀏覽任何一本知名學術期刊的最新一期,你可能會看到以這兩種風格寫成的論文比例約為50:50。我們在培訓課程中總是推薦后者;“here we show”,“our team collected data”,“we demonstrate”。這種風格更容易閱讀,更具吸引力,并且往往是一種更個性化的風格來呈現學術成果。

 

然而,一篇學術論文通常會以一種風格開始(例如,引言中的第一人稱;' we show ',' our aim with this study is to illustrate ')然后將轉換到另一種(例如,方法中的第三人稱;' the following methods were used ',' data were analysed as follows ')。最重要的是,要在學術寫作中,保持整篇文章風格的一致性,因為時態(tài)的突然變化會讓讀者感到不舒服,也會讓文章更難理解。有效的寫作是清晰、簡潔、連貫的;如果對此不是很懂,查爾斯沃思的的培訓課程和線上材料可以為你提供幫助。

 

學術論文寫作的目標之一,也許是目標,就是讓文章盡可能的易于閱讀和吸引人。就像任何創(chuàng)意寫作一樣,讀者需要知道他們在哪里,他們來自哪里,他們要去哪里: 需要一個情節(jié)。就像一本好書,一部電影,或者一個偵探故事一樣:引人入勝,結構嚴謹的學術寫作會讓人們感興趣并增加他們閱讀的可能性,而不僅僅只是看你作品的標題和摘要。你最近看了多少份報紙?非常少,很有可能。

 

在我們的線上直播中,我們說,確定一個有價值的研究問題和合適的研究方法是你的任務,但我們可以幫忙潤色、處理信息和有效的寫作,以確保你的工作有最好的機會發(fā)表在一個高知名度的期刊。聯系我們的團隊,了解更多關于我們的線上講座和線下培訓課程的信息,培訓課程可以通過您的機構預訂。

 

 論文語言潤色 | 論文學術翻譯 其他論文發(fā)表服務 | 英文基金申請書語言編輯

 

分享給你的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