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將他們的稿件提交給期刊,期刊編輯則會把論文送去做同行評審,這一過程是為了監(jiān)查學術文獻,對書面的研究成果進行評估以供出版的過程。由同事、其他研究人員、某一特定領域的專家所表達的觀點意見,仍然是對學術文獻進行驗證的唯一途徑。
收到來自期刊的評審請求,這既令人生畏又讓人感到榮幸;與此同時,你如何能夠快速、輕松地形成有效的評審意見發(fā)給編輯,從而成為一個“有用的”同行評審員呢?
我有一些建議可以幫助你解決這個問題。從心態(tài)開始:從積極的角度審視他人的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太多的同行審稿人在看別人論文時會想“我怎樣才能找到拒絕這篇文章的理由”,而不是“我怎樣才能幫助這些作者改進他們的論文”。如果你對別人的工作持肯定態(tài)度,那么你可以期待同樣的回報。
當你在評審別人的文章并開始準備寫評審意見時,我建議你先把文章里的這項研究讀三遍以上,首先站在這些在同一領域工作的研究者的角度,以便理解論文的內容和重點。并試著從這個角度寫下一系列的評論來提高這項研究。
然后,通讀一遍文章,但是這次要像競爭對手一樣思考:要有批判性,也要保持平和的心態(tài)而不偏激(這很難做到),并從這個角度寫下一系列評論。最后,把這篇文章再讀一遍,在這一遍閱讀,你需要想象一下,你現(xiàn)在正在評論一個朋友或同事寫的一篇文章:從這個角度看來,這篇文章該如何改進呢?
我認為采用這種方法撰寫評審意見非常有用。 你將發(fā)送一系列來自不同視角的明確意見,然后將你的這些想法意見編寫匯總成一個連貫的評論,并發(fā)送回編輯。
同時,請記住:當你作為一個同行評審人時,你不應該做那些由編輯負責的工作。論文語言潤色和編輯論文是由作者自己或期刊團隊來完成。給編輯回信并注明“這篇論文的語言太難理解;我認為這篇稿子需要編輯潤色才能進行有效的審閱”。編輯會非常感謝你的反饋。我作為期刊主編已經(jīng)記不清有多少次收到評審人的回復:“我開始糾正這篇論文中的語言錯誤了,但時間不夠用”。
為幫助你更好地進行同行評審,查爾斯沃思會定期組織線上或線下講座,通過邀請資深期刊主編作為主講人,幫你解決同行評審等方面的問題。請關注我們的微信公眾號或科研之路小程序、官網(wǎng)等官方渠道通知,期待你加入學習。
——END——
論文語言潤色 | 論文學術翻譯 | 其他論文發(fā)表服務 | 英文基金申請書語言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