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harlesworth

做科研一定要受苦嗎?-查爾斯沃思

高壓的科研生活——它是如何被美化的

 

目前,研究界的競爭程度最為激烈:不但研究資金日趨緊缺,博士后職位數量也日益縮減。迫于巨大的科研壓力,研究人員經常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他們往往都是一副精疲力竭、不堪重負的樣子,這種形象在某些圈子里成為一種風氣。諸如睡眠不足、疲于奔命、在實驗室呆到凌晨2點等現象比比皆是,堆積如山的工作成了一種榮耀。 

 

然而,這種工作模式對年輕研究人員的身心健康非常不利。為倡導更健康的科研工作方式,本文提出了一些建議。

 

抵制痛苦的文化

 

同行可能會告訴你,科研需要廢寢忘食,因為他們一直認為,做研究需要付出足夠長的時間。通常在研究小組中,特別是在博士生中,這種觀念往往根深蒂固,做研究加班是理所當然的。

 

然而,實際情況并非如此,這種想法導致了不健康的工作環(huán)境長期存在。如果你也有類似的問題,最好和負責人溝通你的擔憂,盡快解決問題。

 

不再將產出與工作時長掛鉤

 

工作時間長代表高產出,這一錯誤觀念主要來自兩個因素: 

 

  • 想要讓導師滿意的自然愿望,比如告訴導師“我一直工作到天亮!” 

  • 認為工作越多,產出越多

 

這兩種錯誤想法都需要予以澄清。

 

  • 如果導師得知你在埋頭苦干,廢寢忘食,他們更有可能關心你的健康。 

  • 如果你思維敏捷,且注意休息,那么工作效率將會明顯提高,研究項目的整體質量也會從中受益。 

 

堅持自我,享受研究的樂趣

 

不要忘記你的工作是學習,而學習也是一種樂趣。以工作為先而忽視自身健康,可能會因為身心受創(chuàng)而失去在工作中獲得的滿足感。關愛自己,形成勞逸結合的健康工作方式,可以長期保持對研究工作的興趣,也可以按照正常的作息去工作。謹記從事研究工作的初心——不斷探索發(fā)現,拓展自己的知識,有所成就,而不是為了別人。

 

需要論文潤色嗎?

查爾斯沃思作者服務擁有一批專家級的英國編輯團隊,擁有90余年的出版服務經驗,為英語非母語地區(qū)科研工作者提供高質量的論文潤色、摘要編輯、數據分析等一系列發(fā)表支持服務,影響力享譽全球。點擊此處了解我們的服務

分享給你的同事

推薦閱讀

“團體”對科研人員的心理健康十分重要

推薦閱讀

做科研還是轉行,這是個問題

推薦閱讀

科研誠信要玩兒真的,你準備好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