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查爾斯沃思作者服務關于學術論文寫作系列文章的第二篇,我們邀請英國編輯團隊資深成員,根據其自身豐富的撰稿經驗,為中國作者呈現(xiàn)系統(tǒng)全面的寫作指導建議,我們將其翻譯成中文,方便大家理解。希望本系列文章能切實幫助你!
你是否知道
學術期刊目前至少有六種不同的參考文獻引用方法?
事實上,即使考慮到現(xiàn)有參考文獻格式化軟件的普及性,一個最艱巨的任務也是對引用列表進行發(fā)表前的格式化處理。專業(yè)編輯討厭這些任務,作者也討厭這些任務,但又不得不完成,而且如果格式不正確,許多期刊都會直接拒稿。
如何確保你的論文在投稿之后最有可能通過評審呢?
唯一的方法就是確保所有格式都正確,既包括稿件本身的樣式,也包括參考文獻的格式。你絕對應該花費時間,盡可能確保這些論文內容符合要求。
在撰寫科技論文時需要謹記的另一件事是:簡明有效地引用參考文獻。
舉個實例
我最近讀過的一篇論文涉及來自中國的一顆恐龍牙齒,只有一顆牙齒。論文本身,即文本的主體,只有大約1000個單詞,但是納入了大量引文,幾乎囊括此前發(fā)表的所有恐龍牙齒文獻,導致在論文結尾出現(xiàn)了3000個單詞。
引用必須做到簡明有效
即引用與你的研究有關的參考文獻,這些文獻對你的研究領域、你正在試驗的假設、你正在處理的數據進行了綜述。沒有必要引用你的研究領域內發(fā)表過的每篇論文。也許你收集了大量文獻是作為你申請博士學位綜述的一部分?若是這樣,你必須了解可以在論文中引用綜述文章的數量。沒人喜歡在一篇論文中通讀大量參考引文,因為這會破壞閱讀流暢度,導致難以整體領會文章。
在引用參考文獻方面并無通用規(guī)則
引用過少,可能會被審稿人提出警示;引用過多,論文可能不堪卒讀。設法對你的研究領域進行綜述,引用最新論文以及早期的重要論文,使讀者快速、有效地了解你的研究以及你在論文中解決的問題。
另一個關鍵點
確保你真的讀過論文所引用的所有文獻,并真正擁有電子或紙質格式的副本。很多人都會在審稿過程中陷入這種困境,比如從早期文獻中盲目引用論文,弄錯標題或頁碼等。絕對不能引用你沒有真正讀過的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