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harlesworth

從Facebook的數據泄露丑聞到國內某互聯網公司老總關于用戶隱私的言論再次揭起了人們對保護個人信息的話題。而作為從事科研工作的學者來說,保護個人隱私及學術成果也同樣應該引起重視。在科技飛速發(fā)展的今天,我們作為所謂大數據的一個點,該如何保護自己的個人隱私呢?


在互聯網技術如此發(fā)達的今天,我們解決了許多技術上的問題,但許多網民保護個人隱私意識還不夠高。其實不需要你掌握什么高深的技術,平時上網謹慎一些便好,在此向作者提出一些保護個人隱私的注意事項。


定期刪除瀏覽器的Cookie記錄,一般在工具-Internet選項里設置或直接快捷鍵Ctrl+Shift+Delete 刪除。Cookie技術一般都會應用到網站上,主要用于記錄用戶的上網習慣,獲取用戶的基本信息,這些信息可以幫助服務商改進服務,改善用戶體驗,提高網站質量,是雙贏的技術,不過,這也涉及到用戶的隱私的問題,有些用戶不希望自己的上網習慣被追蹤到,那就要在首次登陸網站的時候選擇不接受Cookie的選項,不過非常多的網站是默認用戶同意Cookie,而且沒有任何提示,這種網站是不合規(guī)的,國內網站這一問題更為嚴重。國外網站由于一般普遍遵循數據保護法,如英國1998年數據保護法,會給用戶提示,用戶會自己做出選擇。

 

英國查爾斯沃思作者服務網站非常注重用戶的個人隱私保護,我們對首次登陸網站的用戶提醒其是否接受Cookie技術,完全尊重作者的自己選擇。


還有在論壇、博客、微博等平臺上要盡量使用昵稱,不要使用真名及留下電話號碼,這未必是為了防止該平臺用戶利用你的信息,主要是網絡的抓取技術讓你的這些信息形同裸奔。無論是谷歌、百度還是其他搜索引擎都需要抓取互聯網上實時產生的數據,篩選后放到自己數據庫中,這樣我們在搜索某些信息時就會在搜索結果頁面上展現出來。但是算法是無法分辨哪些是個人隱私的,所以會無差別的收錄。例如你在論壇上留下了自己電話號或其他個人信息就等同于向整個互聯網敞開了信息。只要在搜索引擎上搜你的名字,你相應的信息自然就都出來了,信息就這樣被自己的疏忽泄露了,而這種情況搜索引擎是不背鍋的。


我們也提醒作者,為了確保自己的科研成果不會被泄露、個人信息不會被竊取,請選擇正規(guī)作者服務機構,如查爾斯沃思,查爾斯沃思作者服務網站由英國總部所屬的英國專業(yè)技術團隊搭建,存儲作者論文的數據庫也是獨立的,我們依據英國嚴格的數據保護法,從一開始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注重保護作者的個人隱私及數據安全。這是全球學者一直信賴查爾斯沃思的原因之一。您可以閱讀查爾斯沃思的保密協(xié)議隱私政策了解更多詳情。

分享給你的同事

推薦閱讀

開放數據的擔憂與機會

推薦閱讀

關于學術論文的署名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