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1日,Elsevier發(fā)布了2017年期刊CiteScore指數(shù),它是對數(shù)千種連續(xù)學術出版物的最新評估,目前,Scopus用戶和非訂閱用戶都可以免費獲得。
涵蓋330個學科的超過23,350個源標題按照CiteScore Metrics的八個指標排列。其中包括:CiteScore,CiteScore Tracker,CiteScore Percentile,CiteScore Quartiles,CiteScore Rank,Citation Count,文件計數(shù)和被引頻率。所有計算都是透明和可重復的。
Elsevier研究指標和產品管理副總裁Andrea Michalek表示:“為了響應學術界對期刊指標的要求,2016年CiteScore指標應運而生,該指標可反映對期刊影響更廣泛及更透明的情況。此后,便有超過20家出版商開始采用該指標,一些用戶使用免費提供的API接口應用在其網(wǎng)站上,以顯示每月的CiteSore值。與任何衡量標準一樣,在構建熟悉度和設置新標準上,需要一些時間。這是一段旅程 - 我們與在整個學術界的旅程,開啟共同探尋研究評估的新視角。”
通過免費獲取CiteScore Metrics的基礎數(shù)據(jù),任何人都可以重新計算數(shù)值,為科研人員、出版商提供更透明的指標。
Elsevier市場戰(zhàn)略總監(jiān)Andrew Plume補充說:“我們的一攬子指標概念強調了研究評估的兩大黃金法則:始終同時使用定量指標和定性指標,并且在選擇定量指標時始終使用多個指標。通過這種方法,Elsevier能夠滿足研究人員和科研決策者的需求,并不斷探索更有效的新指標以增加期刊評價的可選范圍。“
查看詳細的2017年期刊CiteScore指數(shù)請點擊此處
CiteScore指數(shù)簡介
CiteScore指數(shù)是由Elsevier出版商下的Scopus數(shù)據(jù)庫于2016年推出,它與我們普遍采用的評價期刊的影響因子有一定區(qū)別,是一種全新的指標。
圖片來源:中國知網(wǎng)